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宗教事务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强调“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截至目前,我国已出台宗教事务方面行政法规2部,部门规章13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70多部。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宗教事务条例》为主干,专门部门规章和相关法律相结合,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党的政策文件和“两高”司法解释在内的宗教事务法律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宗教事务治理逐步朝着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迈进,国家对宗教事务管理日益规范,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有了较为规范的制度保障,宗教法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也面临着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全球化背景的挑战、互联网科技发展的影响,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4月24日,全国政协将围绕“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主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协商交流、凝聚共识,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推动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为十四届全国政协首次围绕宗教问题举行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与会议相关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早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前就已紧锣密鼓地展开,负责承办此次会议的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做了全面、细致的筹备工作,确保此次会议高效务实,开出成果、开出质量。
提前谋划 锚定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作出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宗教领域的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政协今年的重点协商议题之一,民族和宗教委高度重视“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筹备工作,精心制定工作方案,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为会议务实高效举办打牢坚实基础。
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需要从健全宗教事务法律法规,增强宗教事务法律法规的执行能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多方面推进。因而,筹备好此次会议,既要站位高,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又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了解宗教事务依法治理工作情况和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从而理顺思路、抓住重点,建言建在关键之处。
在会议筹备之初,民族和宗教委就把理论学习摆在第一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部署、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及时发给相关委员以供学习参考,使政协履职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委员建言紧紧围绕相关决策部署开展。
今年全国两会前,民族和宗教委先后三次召开会议,邀请部分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讨论双周协商座谈会筹备工作,系统梳理与议题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为会议发言确定了方向和重点。
2月下旬,民族和宗教委与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等单位有关部门举行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视察情况介绍会。会上,即将参加专题视察的部分委员、专家围绕主题,从各自工作和研究的角度作了发言,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有关同志分别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并与委员、专家们进行深入探讨。此外,中央社会工作部、公安部、司法部也围绕主题提供了书面材料。情况介绍会的召开,不仅为委员掌握政策、熟悉情况提供了大量客观、翔实的资料,也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视察提供了帮助。
深察细看 务实建言
3月17日至2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率“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视察团赴福建省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和福清市部分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街道社区视察,并与基层党政有关部门、宗教教职人员、专家学者、信教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对于此次视察活动,民族和宗教委精心选定视察点位,合理安排行程,科学设置路线,力求让参加视察的委员、专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视察团了解到,近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宗教事务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不断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取得积极成效。福建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不断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宗教领域总体上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在莆田市和福清市,视察团看到,当地宗教活动场所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放在宗教人才培养工作首位,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切实增强宗教教职人员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维护宗教和顺、社会稳定。
“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是做好宗教工作、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保障。”视察团成员建议,在推进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增强工作合力。
在泉州市,视察团看到当地政府划分网格、制定机制、实施智能监测,促进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规范管理。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融合了互联网和宗教两方面的特点,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的同时,还需创新法规执行方式和日常工作方法。”视察团成员们建议,建立常态的监管机制和队伍,健全完备的互联网宗教舆情监测机制,保护正当、合法的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严厉打击非法和极端的互联网宗教活动和信息传播,引导互联网宗教活动在法治化轨道之内运行。
随着视察的深入开展,委员和专家们聚焦问题,不断思考、精准建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前提下,以保护信教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调节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为目标,不断完善宗教法律体系,提高宗教事务管理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与规范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这是视察团成员在视察过程中形成的共识。深入基层的专题视察,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开出质量、议出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细致打磨 凝心聚力
组织好委员和专家的预约发言是检验双周协商座谈会协商建言质量与成果的重要一环。
会议筹备过程中,民族和宗教委围绕预约发言选稿开展了大量细致工作——一方面,结合专题视察实际,主动邀请委员深入剖析问题要点,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在宗教事务治理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委员和专家踊跃提交发言稿。
3月底和4月初,民族和宗教委先后两次召开会议,邀请部分委员和专家研究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材料,梳理重点问题,确定发言方向。
有委员认为,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应聚焦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用法治方式着力解决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有委员表示,应从进一步完善宗教工作法律体系和政策框架,加强政策法规执行力,加强宗教工作“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法治素养等方面建言。
结合专题视察情况,民族和宗教委就发言材料逐一与委员、专家交流,最终12位委员和专家将从不同角度在会上作预约发言。其中既有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宗教工作的委员,也有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和有关高校院所宗教和法律方面的专家学者。
扎实开展视察,充分探讨交流。一场如何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助推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的议政协商活动即将开展。经过精心筹备,各方协同发力,我们期待,在这场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委员和专家能够提出更多有价值、可操作的建议,更好地把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引导我国宗教更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转自:全国政协微信公众号,记者:孙金诚,原文来源:人民政协报2025年4月24日02版,编辑:李泽杰,审校:高宇翔,终审:石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