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封禅书》中写道“天神贵者太一”,明确说明太一神是天神中最为尊贵的一位大神。《汉书·天文志》提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汉书·郊祀志》中更为详细地解释说:“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是说在古时天子祭天时就是在祭祀太一神,并且是在春秋两季进行祭祀活动,地点通常位于东南方向的郊野。汉武帝时期,把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既然其地位如此重要,那这位太一神究竟是谁呢?
屈原在《楚辞》中用相当的篇幅去重现了一些民间祭神的远古歌曲,取名为《九歌》。其中有一个章节叫《东皇太一》,写道:“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是说这位太一神是天上的一个星辰,主掌楚国东面,所以被称之为东帝、东皇,因此也叫东皇太一,地位大约相当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中所提到的东王公。而在《易纬乾凿度》郑玄注中则认为:“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在这里,太一神又成了“北辰之神”,是位居北方的星主了。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屈原在《九歌》中提到的太一神(或曰东皇太一)则是楚国人尊奉的最高神祝融。出现此等差别,大约是基于地域和风俗的异同。不可否认的是,在先秦时期楚国本地的神话系统中认为,太一神被认定是最高神,也有人称其为太阳神。随着秦朝完成了大一统,太一神的信仰从地区最高神逐渐开始向全民信仰转化,并且太一神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这里说的“泰皇”便是太一神,其地位位于天皇、地皇之下,乃是人皇的代称。据考证说,人皇是位于三皇之前,大概是太昊的尊称。
到了汉武帝时期,太一神的地位得到继续提高。《五经通义》中又说“天皇大帝亦曰太一”,认为太一神就是天皇大帝,居北辰而众星拱之,其地位略相当于众星之主,并且“太一佐曰五帝”,原本只是东帝的东皇太一开始正式上升为五方五帝的主神。不论太一神究竟是哪一位祖先,此处提到的种种说法都是把太一神人格化、形象化,唯独《淮南子》一书在为“太一神”做注释的时候提到“洞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万物产生于太一”,是说太一乃先天造化之气,是生成天地万物的元气。这一种解释,暗中却契合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所秉有的宇宙观和生成论。在道学理论中,宇宙万物生于阴阳运转,阴阳生于无极,无极生于混沌,是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道家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认为处于混沌状态的宇宙本来先诞生了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太极状态,元始天尊始治其中。元始者,万物之源,亦指天地未分之时的混元之气。此也正是太一之称谓。太一生化万物,万物又不离太一,这几近于“道”的概念。不同的是,太一之气人格化成为“东皇太一”,道炁的人格化则成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三位祖师的形象。虽然太一神的人格化和道炁的人格化呈现出了不同的先天大神的尊容,但在古时“太”与“大”与“天”都可以做通假字,太一之道便是天之道。生养万物却又寓于万物之中,此是太一之理,更是大道之妙。
在早期道家著作中有一篇文章很值得研究,这篇名叫《大(太)一生水》的文章着重探讨了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其内容侧重于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等的关系,又提到道家“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细读会发现此“太一”与“太一神”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写道:“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凔(冷)热。凔(冷)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这里把宇宙生成的起源归于水——这同时也是现如今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之一——认为“太一生水”,同时水又“反辅太一”,二者是相辅相成同时又不相分离的存在,并由此推论出天地、神明以及四季的诞生。在《太一生水》这篇文章中同样认定“太一”就是万物的起源,与《淮南子》一书中的说法不谋而合。屈原诗词作品中提及楚地信仰的“太一神”不论在神职上发生何种变化,总不离星辰之主的形象。古人认为,天上的星辰和地上四季运转、祸福平安是相对应的,天地人都由某种不知名的力量生成且掌控的。拜祀太一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便是对天地自然的崇拜,是对万物生息的信仰,这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中所倡导的道法自然的宇宙世界观又是同一个道理了。
(道音文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