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公众号 蒲长春
2017-11-3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创新推进宗教工作和宗教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十九大精神统领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
一是明确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必须充分关照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之后的精神需求,必须充分关注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形势变化,必须充分思考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是紧扣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宗教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种折射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必定牵动宗教领域问题的变化。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主动适应、积极应对这种转变。
三是立足基本国情。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充分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基本国情的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着宗教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四是直面困难挑战。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宗教领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矛盾和问题与宗教的叠加交织。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重视矛盾和问题的系统性、关联性和层次性。
五是坚持思想引领。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方法论、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基础。
六是贯彻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14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些基本方略影响着中国宗教。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拓宽视野、打破壁垒,深入研究基本方略的各个方面,积极配合各条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
认真学习十九大关于宗教方面的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4处提及“宗教”。每一处都富含深意,立意高远。
第一处提到“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这是对过去5年宗教工作的总体评价。十八大以来的宗教工作体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性,在遏制极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培养爱国宗教人士、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等方面,都体现出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思路。宗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贯彻,党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宗教工作法治化明显加强,宗教活动总体平稳有序。
第二处提及,要根据新的实践对宗教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处论述一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二是说明了分析宗教方面问题的方法。应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研究,应从总体理论和整体实践上融入研究,应从提供思路和实践路径方面细化研究。
第三处提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宗教方面论述的主体内容。“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沿袭了十七大、十八大的提法,保持了稳定性和延续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四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最初提出。2002年写入十六大报告并调整了顺序,2006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得到进一步明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重要理论和政策成果。“全面贯彻”意味着既要保护信教自由,也要保护不信教自由;既要关注宗教的正面价值,又要关注宗教的负面价值;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措施落地;既要考虑政策的一致性,又要照顾到问题的区域性;既要管理规范,又要保护服务;既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又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宗教方面论述的创新亮点。“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在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作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四个必须”之一最初提出。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再次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五大制度性宗教,除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之外均为外来宗教。佛教和内地伊斯兰教的中国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在教理、教制、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都面临如何深度中国化的问题。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和内地伊斯兰教也面临着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这一论述准确把握了新时代宗教方面问题的特征和重点,更有针对性、前瞻性、方向性,更富理论深度和厚度,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启了十六大报告的提法。1993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宗教问题的著名“三句话”,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升为宗教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走向成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十九大报告重新写入这一句,表明了应更加明确和重视宗教工作的总体方向和内在主线。
第四处提到“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不是宗教活动,是打着宗教旗号、披着宗教外衣、歪曲宗教教义、蛊惑宗教信众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是当前国际社会的顽疾,也是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威胁之一。2014年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第一次将“遏制极端”纳入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十九大报告特提“宗教极端活动”,意义重大。表明我们党应对国家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统筹,更加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总之,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创新推进宗教工作和宗教理论研究,应在原原本本研读十九大报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结合现实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关照重大关切,认清内外局势,努力开拓新时代宗教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转自中国民族报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族报公众号 蒲长春
2017-11-3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创新推进宗教工作和宗教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十九大精神统领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
一是明确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必须充分关照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之后的精神需求,必须充分关注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形势变化,必须充分思考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是紧扣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宗教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一种折射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必定牵动宗教领域问题的变化。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主动适应、积极应对这种转变。
三是立足基本国情。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充分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基本国情的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着宗教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四是直面困难挑战。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宗教领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实质上就是社会矛盾和问题与宗教的叠加交织。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重视矛盾和问题的系统性、关联性和层次性。
五是坚持思想引领。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方法论、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基础。
六是贯彻基本方略。十九大报告提出了14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些基本方略影响着中国宗教。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应拓宽视野、打破壁垒,深入研究基本方略的各个方面,积极配合各条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
认真学习十九大关于宗教方面的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4处提及“宗教”。每一处都富含深意,立意高远。
第一处提到“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这是对过去5年宗教工作的总体评价。十八大以来的宗教工作体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性,在遏制极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培养爱国宗教人士、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等方面,都体现出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思路。宗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贯彻,党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宗教工作法治化明显加强,宗教活动总体平稳有序。
第二处提及,要根据新的实践对宗教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处论述一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政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二是说明了分析宗教方面问题的方法。应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研究,应从总体理论和整体实践上融入研究,应从提供思路和实践路径方面细化研究。
第三处提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宗教方面论述的主体内容。“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沿袭了十七大、十八大的提法,保持了稳定性和延续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四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最初提出。2002年写入十六大报告并调整了顺序,2006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得到进一步明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重要理论和政策成果。“全面贯彻”意味着既要保护信教自由,也要保护不信教自由;既要关注宗教的正面价值,又要关注宗教的负面价值;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措施落地;既要考虑政策的一致性,又要照顾到问题的区域性;既要管理规范,又要保护服务;既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又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十九大报告关于宗教方面论述的创新亮点。“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在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作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四个必须”之一最初提出。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再次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五大制度性宗教,除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之外均为外来宗教。佛教和内地伊斯兰教的中国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基督教、天主教以及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在教理、教制、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都面临如何深度中国化的问题。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和内地伊斯兰教也面临着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这一论述准确把握了新时代宗教方面问题的特征和重点,更有针对性、前瞻性、方向性,更富理论深度和厚度,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重启了十六大报告的提法。1993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宗教问题的著名“三句话”,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升为宗教基本方针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走向成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十九大报告重新写入这一句,表明了应更加明确和重视宗教工作的总体方向和内在主线。
第四处提到“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不是宗教活动,是打着宗教旗号、披着宗教外衣、歪曲宗教教义、蛊惑宗教信众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是当前国际社会的顽疾,也是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威胁之一。2014年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第一次将“遏制极端”纳入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十九大报告特提“宗教极端活动”,意义重大。表明我们党应对国家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统筹,更加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总之,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创新推进宗教工作和宗教理论研究,应在原原本本研读十九大报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结合现实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关照重大关切,认清内外局势,努力开拓新时代宗教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转自中国民族报微信公众号)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