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佚名

2020-06-1212:11:34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出版信息

书名:《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全五卷)

主编:卿希泰,詹石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版次:2019年12月第1版

分卷主编:

第一卷:盖建民

第二卷:盖建民

第三卷:周冶

第四卷:周冶

第五卷:陈耀庭

ISBN:

第一卷 9787010217178

第二卷 9787010217130

第三卷 9787010217147

第四卷 9787010217154

第五卷 978701021716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性著作,350万字,分为五卷。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自身的发展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人物、主要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同儒、释的相互关系,阐发了它对中国古代化学、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以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意义。该书描绘了一幅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发展的全景图。

主编简介:卿希泰先生

卿希泰先生(1927—2017),四川省三台县人,原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四川大学哲学系创建者之一,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创所所长,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国际知名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权威学者。1951年四川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59年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哲学系,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1980年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宗教学学科规划评审组副组长、首届全国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史》(四卷本)、《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史》(四卷本)是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此外,卿先生独著《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史纲》(第一卷)《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史纲》(第二卷)《续•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史纲》《刍荛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研究》等多部,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四卷本)《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中国传统文化》《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化新典》等多部,主编《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先后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优秀科研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1991年,国务院授予“在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证书。曾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博士生导师、成都市劳动模范。2017年,被授予“四川省社会科学杰出贡献专家”称号。2018年,获颁“2017年度汤用彤学术奖”。

主编简介:詹石窗教授

詹石窗教授,1954年生,福建省厦门市人,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1982年获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参事室“国学馆道家分馆文字总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名誉院长、讲座教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老学研究会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先后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与创新工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道家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著作提要集成》等项目的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著作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学史》《易学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关系研究》等多部,组织编纂《国学新知文库》等多个大型学术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六十多篇。论著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省部级奖15项。专著《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女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化十五讲》及主撰《中国宗教思想通论》已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一卷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凡 例 1

导 论

一、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二、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主要目的和基本分期 27

三、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研究的科学方法 36

第一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45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产生的历史条件 46

一、秦汉社会对宗教的需要 46

二、汉代统治思想的宗教化 50

第二节 传统鬼神信仰与祠祀 64

一、鬼神信仰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 65

二、“五行”观念与鬼神崇拜的结合 69

三、秦汉王朝的鬼神祠祀 74

第三节 先秦的神仙思想与方仙道 78

一、先秦神仙思想 78

二、方仙道与秦皇、汉武的神仙活动 84

三、《枕中鸿宝苑秘书》与《列仙传》神仙人物及思想 90

第四节 黄老思想与黄老道 93

一、崇尚黄老的社会思潮与黄老道的出现 93

二、《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思想倾向 105

第五节 易学与传统医学思想 112

一、易学思想 112

二、《黄帝内经》传统医学思想的渗透影响 121

第二章 早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书的出现和民间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兴起 135

第一节 《太平经》及其思想 136

一、《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宗教神学特征 136

二、《太平清领书》的来历及其主要思想 138

第二节 《周易参同契》及其主要内容 166

一、魏伯阳与《周易参同契》 166

二、《周易参同契》对炼养方术的概括和贡献 170

第三节 正一盟威之道的创立及其经典 183

一、正一盟威之道在西蜀的创立和传播 183

二、《老子想尔注》的基本思想 211

第四节 太平道的形成与影响 223

一、太平道在东方的形成发展 223

二、太平道与黄巾大起义 230

第三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魏晋时期的分化和发展 247

第一节 魏晋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发展 248

一、魏晋时期统治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两手政策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分化 248

二、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 258

三、复旧思想的破灭 262

第二节 魏晋天师道在巴蜀地区的继续传播 270

一、陈瑞、李特的起义与天师道 270

二、范长生与成汉政权的关系 274

第三节 魏晋民间道派在江南的传播 277

一、李家道在江南的流行 277

二、各地李弘的起义 281

三、杜子恭一派天师道的流传与孙恩、卢循的起义 286

第四节 魏晋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上层的传播 295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徒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295

二、高级士族参加天师道 300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中的“岩穴之士” 307

四、《老子中经》的成书及其基本思想 312

第五节葛洪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神仙体系及金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传承 334

一、葛洪对神仙思想的系统总结及其意义 334

二、金丹道派的传授系统和实质 351

三、葛洪的多方面科技成就 357

第六节 上清派的出现及其主要典籍 369

一、上清派的出现 369

二、《大洞真经》及其基本思想 379

三、《黄庭经》及其主要思想 386

第七节 《灵宝经》和灵宝派的形成 408

一、《灵宝经》的出现和繁衍 408

二、灵宝派的形成 419

三、灵宝斋法及其特征 421

第四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南北朝的改造和充实 435

第一节寇谦之与北朝天师道 437

一、寇谦之改造天师道 437

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北魏的兴盛和发展 446

三、《黄帝阴符经》的成书年代及其基本思想 450

第二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北齐、北周的新发展 458

一、北齐、北周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发展 458

二、楼观道的兴起及其传承 462

第三节 北朝佛道关系 472

一、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废佛 472

二、北朝的佛道斗争和融合 483

第四节 陆修静与南朝天师道 489

一、陆修静对天师道的改革 489

二、灵宝派的发展 495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斋醮仪范的制定 498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宋齐的发展 505

第五节 南朝佛道关系 509

一、顾欢《夷夏论》及其影响 509

二、南朝的佛道斗争与融合 517

第六节陶弘景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及医学养生的弘扬 521

一、陶弘景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茅山上清派 521

二、陶弘景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养生理论和医药学的贡献 525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神仙谱系的建立 542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粱陈的新发展 549

第七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书的制作 554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书的大量造作 554

二、经书目录的编制及三洞四辅分类法 556

第八节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宫观制度的初步形成与建立 566

一、道馆的兴起及宫观制度的初步建立 566

二、北朝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内部管理制度 572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戒律的制定 596

附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含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前史)大事记 603

人名(神仙名)索引 615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634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二卷

(隋唐至北宋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第五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隋至盛唐时期的兴盛与教理大发展 1

第一节 隋代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

一、隋统治者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

二、隋代道官制度 16

三、隋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基本状况和特色 24

第二节 初唐与盛唐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2

一、初唐时期的统治者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3

二、盛唐时期的统治者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77

三、唐代国家斋醮活动 101

第三节 道派的融合兴盛 106

一、作为唐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主流派的茅山宗 106

二、楼观道的发展 122

三、张天师一系的复起 125

第四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者的涌现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理论的发展 147

一、成玄英、李荣的崇玄思想 148

二、王玄览与《玄珠录》 172

三、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与《服气精义论》 188

四、吴筠的《玄纲论》 206

五、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 218

第五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教义、科仪、经籍的整理与编撰 226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义枢》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教义的编撰 226

二、张万福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科仪的整理 239

三、道经的搜集整理与《开元道藏》的纂修 251

四、唐代《道藏》与敦煌道经 257

第六节 唐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科技的发展 270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者对天文律历的贡献 271

二、李淳风注《十部算经》 277

三、《丹元子步天歌》与《二十八宿旁通历》 280

四、孙思邈的医学思想 290

五、张果的内丹学说 312

第七节 唐代道官制度 323

一、唐代国家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管理机构及其官员 323

二、宫观使制度 331

三、中央和地方各级道官 334

第六章 安史之乱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53

第一节 中、晚唐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54

一、统治者的崇道活动 355

二、唐武宗“废佛”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关系 365

第二节 五代十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77

一、帝王的崇道行为 378

二、周世宗的“扬道抑佛”政策 382

第三节 中晚唐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传承发展 396

一、南岳天台派的传系 397

二、其他道派发展情况 402

三、沈汾及其《续仙传》 407

第四节杜光庭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建设的多方面贡献 410

一、对神化老子的系统描述 411

二、对《道德经》研究成果的历史总结 421

三、对宣扬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信仰的各种努力 430

四、编录神仙住地的宗教神学地理集 435

五、修订斋醮科仪 451

第五节 《太平经钞》《太平两同书》与《化书》的面世 458

一、《太平经钞》的出现 458

二、罗隐与《太平两同书》 459

三、谭峭与《化书》 463

第六节 唐至五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外丹黄白术 476

一、外丹黄白术的历史发展 476

二、唐至五代的外丹文献概说 481

第七节 唐末五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内丹术 494

一、内丹术的由来和发展 494

二、彭晓的生平及其内丹思想 498

第七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北宋的复兴和发展 509

第一节 宋初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政策与管理 510

一、宋初统治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扶持和崇奉 511

二、北宋政府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管理制度 549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政策与佛道关系 556

一、北宋中后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政策与管理制度演变 556

二、徽宗崇道废佛和北宋道、释二教的关系 584

第三节 北宋道派的发展 592

一、北宋的道派概况 592

二、许逊崇拜的发展 599

三、“三山”符箓的“混一”趋势 601

四、其他派系不明的知名道士 604

第四节陈抟与北宋儒道关系 615

一、陈抟生平及其象数体系 615

二、北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宋儒及理学的影响 628

第五节 北宋的道论、经书及其思想 652

一、北宋的《道德经注》和道论的基本特征 652

二、张无梦、陈景元的学术思想 654

三、蹇昌辰等对《黄帝阴符经》的注解 667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善书《太上感应篇》的出现 693

第六节 北宋内丹术与张伯端《悟真篇》 696

一、钟离权、吕洞宾等丹家的生平思想 696

二、张伯端生平及其《悟真篇》的基本思想 707

三、《悟真篇》历代注疏文献 724

第七节 北宋外丹黄白术 732

一、外丹黄白术在北宋社会上的影响 732

二、北宋外丹黄白术著作 739

第八节 北宋的斋醮科仪 743

一、北宋的修道科仪和斋醮科仪 743

二、《三洞修道仪》与《太上出家传度仪》 744

三、斋醮科仪的变化 754

第九节 北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书的编辑 764

一、北宋《道藏》的纂修概述 764

二、张君房进献《云笈七籤》 772

三、《政和万寿道藏》的编修 774

附录 隋唐五代北宋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782

人名(神仙名)索引 820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845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三卷

(金、南宋至明代中叶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第八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金与南宋的发展、改革及道派分化 1

第一节 金代的社会状况与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3

一、萨满教 4

二、佛教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5

第二节 太一教的创立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11

一、萧抱珍与太一教的创立 11

二、太一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13

第三节 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创立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28

一、刘德仁与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创立 29

二、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教义教制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31

第四节 全真道的创立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37

一、王重阳与全真道的创立 37

二、“全真七子”引领全真道继续发展 43

第五节 金代全真道的教义教制 58

一、合一三教的鲜明特点 59

二、成仙证真的信仰鹄的 62

三、真功、真行的实践 67

四、教制与戒律 88

第六节 南宋王朝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93

第七节 南宋道派的兴盛发展 105

一、“三山符箓”道派继续传承 106

二、神霄派及其雷法的传衍 114

三、灵宝净明派的兴起及其特色 127

四、九宫山御制派的创立及传绪 132

五、天心正法派、清微派及其他新兴道法派别 136

第八节 南宋的内丹术与外丹黄白术 146

一、内丹术的盛行与内丹学的发达 146

二、外丹黄白术的继续流传 174

第九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元代的兴盛与道派的合流 177

第一节 蒙元时期的社会状况与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179

一、蒙元时期的社会状况 180

二、蒙元时期的宗教政策 182

第二节 蒙元前期全真道发展至鼎盛 190

一、丘处机际遇成吉思汗 191

二、全真道大发展局面的开创 196

三、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期间全真道的继续发展 209

第三节 元代中后期全真道由鼎盛到蜕化 217

一、《大元玄都宝藏》的编纂 217

二、释道斗争与全真道发展受到抑制 220

三、全真道的复兴与末流之贵盛 233

第四节 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分合与归流 250

一、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由分裂到合一 250

二、真大道的发展与归流 257

第五节 太一道的发展与归流 269

第六节 龙虎宗的传续及其支派玄教的贵盛 289

一、龙虎宗天师受元室宠遇 290

二、张留孙开创龙虎宗支派玄教 294

三、玄教的承传及其教制 297

四、玄教在政治、思想、宗教内容上的特点 307

第七节 茅山、閤皂二宗及其他道法派别的传衍 324

一、茅山、閤皂二宗的传衍 324

二、神霄、清微、东华、天心诸派的继续流行 333

第八节 净明忠孝道的创建与传绪 361

第九节 符箓派的会归与金丹派的合一 373

一、新旧符箓派的会归与正一道的形成 373

二、全真道的南传与南北二宗的合流 375

第十节 金元全真道的斋醮与《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编撰 395

一、金元时期全真道的斋醮活动及其时代特色 395

二、林灵真编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410

第十一节 宋元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科技成就 418

一、陈旉《农书》的特色及其农业科技成就 418

二、《数术记遗》的珠算学成就 429

三、天元术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数学贡献 435

四、《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科技成就 447

五、朱思本及其地理学著作 453

六、赵友钦《革象新书》的天文学与光学成就 459

第十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明中叶以前的发展和贵盛 467

第一节 统治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利用、崇奉与管理 469

一、明太祖到武宗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利用与尊崇 469

二、明世宗的崇道奉玄 486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施行 496

第二节 正一道的贵盛与《正统道藏》的编纂 512

一、正一道的荣贵 513

二、正一道诸宗派的传续 533

三、张天师主持国家斋醮 537

四、张宇初振宗兴教的构想及其对教规教义的贡献 539

五、赵宜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 547

六、科仪、道法经典的编集与《正统道藏》的修撰 550

第三节 全真道的相对沉寂与内丹学的继续发展 552

一、张三丰的“隐仙”风范及其思想 553

二、全真道的相对沉寂 569

三、内丹学的继续发展 582

第四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社会影响的加强 591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思想领域的影响——“三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592

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文学艺术及政治领域的影响 606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善书的流行 620

附录 南宋金元至明代中叶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635

人名(神仙名)索引 662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685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四卷

(明后期至民国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第十一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明后期至清嘉道间的衰微 1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进入衰落时期及《万历续道藏》的编纂 2

一、统治者的利用、抑制政策导致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衰落 3

二、张国祥领修《万历续道藏》及《道藏目录详注》的写定 18

第二节 陆西星、伍守阳对内丹学的推进 27

一、陆西星及其所著《方壶外史》与东派丹法 27

二、伍守阳及其所著《天仙正理》和《仙佛合宗》 39

三、陆西星、伍守阳的三教合一思想 50

第三节 正一道龙虎宗的衰颓与娄近垣的独被宠遇 57

一、正一天师的传系及其地位的衰降 57

二、娄近垣的被宠遇 72

三、娄近垣的修道思想及其对科仪的贡献 77

第四节 全真道于沉寂中复苏与“龙门中兴”的局面 81

一、明后期全真道于沉寂中稍稍复苏 82

二、王常月的阐教活动及其修道思想 102

三、全真道传戒仪式概述 119

第五节 全真派在江浙地区的弘传 129

一、全真派盛传于江浙 130

二、闵一得及其所纂《古书隐楼藏书》 149

第六节 全真派在华中、华北、华南地区的传衍 159

一、全真派在华中地区的传衍 159

二、全真派在华北地区的传衍 168

三、全真派在华南地区的传衍 181

第七节 全真派在西南、东北、西北地区的传衍 185

一、全真派在西南地区的传衍 185

二、全真派在东北地区的传衍 206

三、全真派在西北地区的传衍 211

第八节 正一道各宗派的活动 243

一、龙虎宗支派正乙派的创立 243

二、茅山、神霄、清微、净明诸派的传系 247

三、傅金铨及其所著《道书十七种》 264

四、各地不明宗派的正一道士的活动 275

第十二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的流迁 279

第一节 晚清民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受抑制而转向民间 281

一、晚清统治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抑制及对个别神灵的利用性崇奉 281

二、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强烈冲击 288

三、民国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受抨击而隐伏于民间 291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民间秘密宗教活动的影响 293

五、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310

第二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近现代的传承 334

一、全真道的传承情况 337

二、正一道的传承情况 393

三、道门中的传奇之士 405

第三节 李西月、黄裳对内丹学的发展 411

一、李西月及其西派丹法 411

二、黄裳的修炼思想 424

第四节陈撄宁、易心莹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 435

一、陈撄宁与《扬善半月刊》 435

二、陈撄宁的仙学思想及仙道救国论 448

三、易心莹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宇宙观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宗派观 467

第五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徒建立组织及参与民主革命和抗日斗争 476

一、民国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会 477

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徒参与民主革命和支持抗日救亡的斗争 485

第六节 新著道书、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丛书的编写与印行 492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新著道书 493

二、《重刊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丛书的增补和编纂 500

三、明版《道藏》涵芬楼影印本的印行 511

第七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善书的盛行及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开展 513

一、清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劝善书、功过格的盛行 514

二、民国学术界研究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主要成果 554

附录 明中后期至清代和民国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597

人名(神仙名)索引 615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638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五卷

(当代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海外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第十三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重整与改革开放的崛起 1

第一节 古老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转变 2

一、旧貌换新颜 3

二、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协会成立 6

三、热火朝天年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社会活动与文化建设 9

第二节 “文革”期间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步履 15

一、“文化大革命”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猛烈冲击 15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迈出新步伐 16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新气象 31

一、适应社会变迁的思路路向与举措 31

二、组织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35

三、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形成 37

四、理论研究与学术探讨 40

五、恢复传统的“传戒”与“授箓”仪典 43

六、宫观自养与社会慈善工作 47

七、对外交流与影响力的提升 49

第四节 当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界已故知名道长的弘道业迹 52

一、岳崇岱:首任会长的担当 53

二、黎遇航:道门法统的守护者 57

三、傅元天:在拨乱反正中重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63

四、闵智亭:让世界了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70

五、陈莲笙:以道立教,以教弘道 78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勃兴 97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 99

一、成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机构 99

二、设立各类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课题 103

三、举办各类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会议 110

四、出版各类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专著 117

第二节 当代已故知名学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的开拓 136

一、蒙文通: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当代拓荒者 136

二、王沐:跨越教界与学界的精专人才 155

三、王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献考据的卓越贡献者 163

四、陈国符:擅长道藏源流稽考的化学名家 173

五、任继愈:拓展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当代领军人 198

六、潘雨廷:默默耕耘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奇才 214

七、王家祐:从考古角度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22

八、孟乃昌:丹道与古代科技研究的佼佼者 237

九、汤一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史传承的重要建树者 252

第十五章 港、澳地区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传播与研究 257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港澳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258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传入香港与流布 258

二、香港的先天道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61

三、香港吕祖道堂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64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传入澳门及其发展 264

第二节 港澳地区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活动场所与组织 267

一、香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活动场所与组织 267

二、澳门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活动场所与组织 281

第三节 香港和澳门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285

一、许地山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286

二、饶宗颐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290

三、港澳地区其他学者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294

四、香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院和全真道研究中心 300

五、香港蓬瀛仙馆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的推动 302

六、圆玄学院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的大力支持 303

第十六章 台湾地区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流布与研究 305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306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传入台湾与流布 307

二、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主要神系信仰 316

第二节 台湾地区主要道观 324

一、以三清、玉皇和哪吒为主神的宫庙 326

二、以城隍、土地、王爷为主神的宫庙 330

三、以吕祖、保生大帝、妈祖为主神的宫庙 333

第三节 台湾地区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337

一、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概况 337

二、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先驱 341

三、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桥梁 348

四、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主要开拓者 365

五、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实力派人物 373

第十七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393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影响 395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传入朝鲜半岛 395

二、唐以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399

第二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405

一、道观在日本的存在 405

二、从日本的本土宗教和社会生活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影响 407

第三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东南亚地区 417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新加坡 418

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马来西亚 439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越南 450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其他东南亚国家 454

第四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欧美国家 460

一、欧美国家的道观 460

二、在欧美国家弘道 462

第十八章 海外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69

第一节 法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72

一、传教士让欧洲知道中国有一个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473

二、第一个汉学讲座和马伯乐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75

三、施舟人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贡献 481

四、贺碧来、石秀娜以及劳格文等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86

第二节 日本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2

一、开创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2

二、为政治军事服务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3

三、战后恢复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5

四、高潮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9

五、日本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出现的变化 503

第三节 英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17

一、传教士理雅各布确定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英文译名 517

二、李约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20

三、龙彼得和巴瑞特等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23

第四节 美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25

一、美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 526

二、科恩和韩书瑞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37

第五节 加拿大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46

一、中国宗教研究会成立与朱利安入道 546

二、中西文化相互借镜下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50

第六节 澳大利亚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56

一、柳存仁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57

二、拉塞尔和芭芭拉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88

第七节 德意等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91

一、传教士和外交官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研究 591

二、马克斯•韦伯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94

三、二次大战前后的德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96

四、意大利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98

第八节 俄罗斯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607

一、俄罗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四个阶段 608

二、俄罗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613

第九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国际会议 622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国际会议的肇始 622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国际会议 624

附录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1949-2012)631

港澳台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650

海外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662

人名(神仙名)索引 676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691

参考文献 697

后记 726

(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关注江南体育客户端下载安装
官方微信
|

新书推介: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 佚名

2020-06-1212:11:34

|
新书推介: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出版信息

书名:《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全五卷)

主编:卿希泰,詹石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版次:2019年12月第1版

分卷主编:

第一卷:盖建民

第二卷:盖建民

第三卷:周冶

第四卷:周冶

第五卷:陈耀庭

ISBN:

第一卷 9787010217178

第二卷 9787010217130

第三卷 9787010217147

第四卷 9787010217154

第五卷 978701021716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性著作,350万字,分为五卷。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总结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规律,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自身的发展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史论结合,努力挖掘和正确评价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全面地总结、分析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它的教理教义、道规仪范、修炼方术等等;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本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本线索,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历史分期;通史与专史结合,以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产生、改革、宗派衍化为纲,以著名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人物、主要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籍为目,剖析了各宗派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著名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探讨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同儒、释的相互关系,阐发了它对中国古代化学、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以及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意义。该书描绘了一幅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发展的全景图。

主编简介:卿希泰先生

卿希泰先生(1927—2017),四川省三台县人,原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四川大学哲学系创建者之一,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创所所长,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国际知名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权威学者。1951年四川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59年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哲学系,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1980年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宗教学学科规划评审组副组长、首届全国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史》(四卷本)、《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史》(四卷本)是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此外,卿先生独著《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史纲》(第一卷)《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史纲》(第二卷)《续•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史纲》《刍荛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研究》等多部,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四卷本)《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中国传统文化》《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化新典》等多部,主编《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丛书》。先后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的优秀科研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1991年,国务院授予“在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证书。曾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博士生导师、成都市劳动模范。2017年,被授予“四川省社会科学杰出贡献专家”称号。2018年,获颁“2017年度汤用彤学术奖”。

主编简介:詹石窗教授

詹石窗教授,1954年生,福建省厦门市人,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1982年获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教授,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参事室“国学馆道家分馆文字总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名誉院长、讲座教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老学研究会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先后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与创新工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道家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著作提要集成》等项目的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著作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学史》《易学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关系研究》等多部,组织编纂《国学新知文库》等多个大型学术丛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六十多篇。论著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省部级奖15项。专著《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女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化十五讲》及主撰《中国宗教思想通论》已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一卷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凡 例 1

导 论

一、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二、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主要目的和基本分期 27

三、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研究的科学方法 36

第一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45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产生的历史条件 46

一、秦汉社会对宗教的需要 46

二、汉代统治思想的宗教化 50

第二节 传统鬼神信仰与祠祀 64

一、鬼神信仰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 65

二、“五行”观念与鬼神崇拜的结合 69

三、秦汉王朝的鬼神祠祀 74

第三节 先秦的神仙思想与方仙道 78

一、先秦神仙思想 78

二、方仙道与秦皇、汉武的神仙活动 84

三、《枕中鸿宝苑秘书》与《列仙传》神仙人物及思想 90

第四节 黄老思想与黄老道 93

一、崇尚黄老的社会思潮与黄老道的出现 93

二、《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思想倾向 105

第五节 易学与传统医学思想 112

一、易学思想 112

二、《黄帝内经》传统医学思想的渗透影响 121

第二章 早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书的出现和民间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兴起 135

第一节 《太平经》及其思想 136

一、《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宗教神学特征 136

二、《太平清领书》的来历及其主要思想 138

第二节 《周易参同契》及其主要内容 166

一、魏伯阳与《周易参同契》 166

二、《周易参同契》对炼养方术的概括和贡献 170

第三节 正一盟威之道的创立及其经典 183

一、正一盟威之道在西蜀的创立和传播 183

二、《老子想尔注》的基本思想 211

第四节 太平道的形成与影响 223

一、太平道在东方的形成发展 223

二、太平道与黄巾大起义 230

第三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魏晋时期的分化和发展 247

第一节 魏晋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发展 248

一、魏晋时期统治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两手政策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分化 248

二、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 258

三、复旧思想的破灭 262

第二节 魏晋天师道在巴蜀地区的继续传播 270

一、陈瑞、李特的起义与天师道 270

二、范长生与成汉政权的关系 274

第三节 魏晋民间道派在江南的传播 277

一、李家道在江南的流行 277

二、各地李弘的起义 281

三、杜子恭一派天师道的流传与孙恩、卢循的起义 286

第四节 魏晋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上层的传播 295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徒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295

二、高级士族参加天师道 300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中的“岩穴之士” 307

四、《老子中经》的成书及其基本思想 312

第五节葛洪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神仙体系及金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传承 334

一、葛洪对神仙思想的系统总结及其意义 334

二、金丹道派的传授系统和实质 351

三、葛洪的多方面科技成就 357

第六节 上清派的出现及其主要典籍 369

一、上清派的出现 369

二、《大洞真经》及其基本思想 379

三、《黄庭经》及其主要思想 386

第七节 《灵宝经》和灵宝派的形成 408

一、《灵宝经》的出现和繁衍 408

二、灵宝派的形成 419

三、灵宝斋法及其特征 421

第四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南北朝的改造和充实 435

第一节寇谦之与北朝天师道 437

一、寇谦之改造天师道 437

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北魏的兴盛和发展 446

三、《黄帝阴符经》的成书年代及其基本思想 450

第二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北齐、北周的新发展 458

一、北齐、北周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发展 458

二、楼观道的兴起及其传承 462

第三节 北朝佛道关系 472

一、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废佛 472

二、北朝的佛道斗争和融合 483

第四节 陆修静与南朝天师道 489

一、陆修静对天师道的改革 489

二、灵宝派的发展 495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斋醮仪范的制定 498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宋齐的发展 505

第五节 南朝佛道关系 509

一、顾欢《夷夏论》及其影响 509

二、南朝的佛道斗争与融合 517

第六节陶弘景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及医学养生的弘扬 521

一、陶弘景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茅山上清派 521

二、陶弘景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养生理论和医药学的贡献 525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神仙谱系的建立 542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粱陈的新发展 549

第七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书的制作 554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书的大量造作 554

二、经书目录的编制及三洞四辅分类法 556

第八节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宫观制度的初步形成与建立 566

一、道馆的兴起及宫观制度的初步建立 566

二、北朝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内部管理制度 572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戒律的制定 596

附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含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前史)大事记 603

人名(神仙名)索引 615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634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二卷

(隋唐至北宋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第五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隋至盛唐时期的兴盛与教理大发展 1

第一节 隋代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

一、隋统治者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

二、隋代道官制度 16

三、隋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基本状况和特色 24

第二节 初唐与盛唐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2

一、初唐时期的统治者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3

二、盛唐时期的统治者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77

三、唐代国家斋醮活动 101

第三节 道派的融合兴盛 106

一、作为唐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主流派的茅山宗 106

二、楼观道的发展 122

三、张天师一系的复起 125

第四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者的涌现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理论的发展 147

一、成玄英、李荣的崇玄思想 148

二、王玄览与《玄珠录》 172

三、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与《服气精义论》 188

四、吴筠的《玄纲论》 206

五、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 218

第五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教义、科仪、经籍的整理与编撰 226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义枢》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教义的编撰 226

二、张万福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科仪的整理 239

三、道经的搜集整理与《开元道藏》的纂修 251

四、唐代《道藏》与敦煌道经 257

第六节 唐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科技的发展 270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者对天文律历的贡献 271

二、李淳风注《十部算经》 277

三、《丹元子步天歌》与《二十八宿旁通历》 280

四、孙思邈的医学思想 290

五、张果的内丹学说 312

第七节 唐代道官制度 323

一、唐代国家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管理机构及其官员 323

二、宫观使制度 331

三、中央和地方各级道官 334

第六章 安史之乱以后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53

第一节 中、晚唐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54

一、统治者的崇道活动 355

二、唐武宗“废佛”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关系 365

第二节 五代十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377

一、帝王的崇道行为 378

二、周世宗的“扬道抑佛”政策 382

第三节 中晚唐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传承发展 396

一、南岳天台派的传系 397

二、其他道派发展情况 402

三、沈汾及其《续仙传》 407

第四节杜光庭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建设的多方面贡献 410

一、对神化老子的系统描述 411

二、对《道德经》研究成果的历史总结 421

三、对宣扬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信仰的各种努力 430

四、编录神仙住地的宗教神学地理集 435

五、修订斋醮科仪 451

第五节 《太平经钞》《太平两同书》与《化书》的面世 458

一、《太平经钞》的出现 458

二、罗隐与《太平两同书》 459

三、谭峭与《化书》 463

第六节 唐至五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外丹黄白术 476

一、外丹黄白术的历史发展 476

二、唐至五代的外丹文献概说 481

第七节 唐末五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内丹术 494

一、内丹术的由来和发展 494

二、彭晓的生平及其内丹思想 498

第七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北宋的复兴和发展 509

第一节 宋初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政策与管理 510

一、宋初统治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扶持和崇奉 511

二、北宋政府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管理制度 549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政策与佛道关系 556

一、北宋中后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政策与管理制度演变 556

二、徽宗崇道废佛和北宋道、释二教的关系 584

第三节 北宋道派的发展 592

一、北宋的道派概况 592

二、许逊崇拜的发展 599

三、“三山”符箓的“混一”趋势 601

四、其他派系不明的知名道士 604

第四节陈抟与北宋儒道关系 615

一、陈抟生平及其象数体系 615

二、北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宋儒及理学的影响 628

第五节 北宋的道论、经书及其思想 652

一、北宋的《道德经注》和道论的基本特征 652

二、张无梦、陈景元的学术思想 654

三、蹇昌辰等对《黄帝阴符经》的注解 667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善书《太上感应篇》的出现 693

第六节 北宋内丹术与张伯端《悟真篇》 696

一、钟离权、吕洞宾等丹家的生平思想 696

二、张伯端生平及其《悟真篇》的基本思想 707

三、《悟真篇》历代注疏文献 724

第七节 北宋外丹黄白术 732

一、外丹黄白术在北宋社会上的影响 732

二、北宋外丹黄白术著作 739

第八节 北宋的斋醮科仪 743

一、北宋的修道科仪和斋醮科仪 743

二、《三洞修道仪》与《太上出家传度仪》 744

三、斋醮科仪的变化 754

第九节 北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书的编辑 764

一、北宋《道藏》的纂修概述 764

二、张君房进献《云笈七籤》 772

三、《政和万寿道藏》的编修 774

附录 隋唐五代北宋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782

人名(神仙名)索引 820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845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三卷

(金、南宋至明代中叶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第八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金与南宋的发展、改革及道派分化 1

第一节 金代的社会状况与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3

一、萨满教 4

二、佛教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5

第二节 太一教的创立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11

一、萧抱珍与太一教的创立 11

二、太一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13

第三节 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创立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28

一、刘德仁与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创立 29

二、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教义教制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31

第四节 全真道的创立及其在金代的发展 37

一、王重阳与全真道的创立 37

二、“全真七子”引领全真道继续发展 43

第五节 金代全真道的教义教制 58

一、合一三教的鲜明特点 59

二、成仙证真的信仰鹄的 62

三、真功、真行的实践 67

四、教制与戒律 88

第六节 南宋王朝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93

第七节 南宋道派的兴盛发展 105

一、“三山符箓”道派继续传承 106

二、神霄派及其雷法的传衍 114

三、灵宝净明派的兴起及其特色 127

四、九宫山御制派的创立及传绪 132

五、天心正法派、清微派及其他新兴道法派别 136

第八节 南宋的内丹术与外丹黄白术 146

一、内丹术的盛行与内丹学的发达 146

二、外丹黄白术的继续流传 174

第九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元代的兴盛与道派的合流 177

第一节 蒙元时期的社会状况与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 179

一、蒙元时期的社会状况 180

二、蒙元时期的宗教政策 182

第二节 蒙元前期全真道发展至鼎盛 190

一、丘处机际遇成吉思汗 191

二、全真道大发展局面的开创 196

三、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期间全真道的继续发展 209

第三节 元代中后期全真道由鼎盛到蜕化 217

一、《大元玄都宝藏》的编纂 217

二、释道斗争与全真道发展受到抑制 220

三、全真道的复兴与末流之贵盛 233

第四节 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分合与归流 250

一、大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由分裂到合一 250

二、真大道的发展与归流 257

第五节 太一道的发展与归流 269

第六节 龙虎宗的传续及其支派玄教的贵盛 289

一、龙虎宗天师受元室宠遇 290

二、张留孙开创龙虎宗支派玄教 294

三、玄教的承传及其教制 297

四、玄教在政治、思想、宗教内容上的特点 307

第七节 茅山、閤皂二宗及其他道法派别的传衍 324

一、茅山、閤皂二宗的传衍 324

二、神霄、清微、东华、天心诸派的继续流行 333

第八节 净明忠孝道的创建与传绪 361

第九节 符箓派的会归与金丹派的合一 373

一、新旧符箓派的会归与正一道的形成 373

二、全真道的南传与南北二宗的合流 375

第十节 金元全真道的斋醮与《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的编撰 395

一、金元时期全真道的斋醮活动及其时代特色 395

二、林灵真编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410

第十一节 宋元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科技成就 418

一、陈旉《农书》的特色及其农业科技成就 418

二、《数术记遗》的珠算学成就 429

三、天元术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数学贡献 435

四、《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科技成就 447

五、朱思本及其地理学著作 453

六、赵友钦《革象新书》的天文学与光学成就 459

第十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明中叶以前的发展和贵盛 467

第一节 统治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利用、崇奉与管理 469

一、明太祖到武宗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利用与尊崇 469

二、明世宗的崇道奉玄 486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施行 496

第二节 正一道的贵盛与《正统道藏》的编纂 512

一、正一道的荣贵 513

二、正一道诸宗派的传续 533

三、张天师主持国家斋醮 537

四、张宇初振宗兴教的构想及其对教规教义的贡献 539

五、赵宜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 547

六、科仪、道法经典的编集与《正统道藏》的修撰 550

第三节 全真道的相对沉寂与内丹学的继续发展 552

一、张三丰的“隐仙”风范及其思想 553

二、全真道的相对沉寂 569

三、内丹学的继续发展 582

第四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社会影响的加强 591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思想领域的影响——“三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592

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文学艺术及政治领域的影响 606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善书的流行 620

附录 南宋金元至明代中叶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635

人名(神仙名)索引 662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685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四卷

(明后期至民国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第十一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明后期至清嘉道间的衰微 1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进入衰落时期及《万历续道藏》的编纂 2

一、统治者的利用、抑制政策导致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衰落 3

二、张国祥领修《万历续道藏》及《道藏目录详注》的写定 18

第二节 陆西星、伍守阳对内丹学的推进 27

一、陆西星及其所著《方壶外史》与东派丹法 27

二、伍守阳及其所著《天仙正理》和《仙佛合宗》 39

三、陆西星、伍守阳的三教合一思想 50

第三节 正一道龙虎宗的衰颓与娄近垣的独被宠遇 57

一、正一天师的传系及其地位的衰降 57

二、娄近垣的被宠遇 72

三、娄近垣的修道思想及其对科仪的贡献 77

第四节 全真道于沉寂中复苏与“龙门中兴”的局面 81

一、明后期全真道于沉寂中稍稍复苏 82

二、王常月的阐教活动及其修道思想 102

三、全真道传戒仪式概述 119

第五节 全真派在江浙地区的弘传 129

一、全真派盛传于江浙 130

二、闵一得及其所纂《古书隐楼藏书》 149

第六节 全真派在华中、华北、华南地区的传衍 159

一、全真派在华中地区的传衍 159

二、全真派在华北地区的传衍 168

三、全真派在华南地区的传衍 181

第七节 全真派在西南、东北、西北地区的传衍 185

一、全真派在西南地区的传衍 185

二、全真派在东北地区的传衍 206

三、全真派在西北地区的传衍 211

第八节 正一道各宗派的活动 243

一、龙虎宗支派正乙派的创立 243

二、茅山、神霄、清微、净明诸派的传系 247

三、傅金铨及其所著《道书十七种》 264

四、各地不明宗派的正一道士的活动 275

第十二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的流迁 279

第一节 晚清民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受抑制而转向民间 281

一、晚清统治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抑制及对个别神灵的利用性崇奉 281

二、太平天国运动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强烈冲击 288

三、民国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受抨击而隐伏于民间 291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民间秘密宗教活动的影响 293

五、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310

第二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近现代的传承 334

一、全真道的传承情况 337

二、正一道的传承情况 393

三、道门中的传奇之士 405

第三节 李西月、黄裳对内丹学的发展 411

一、李西月及其西派丹法 411

二、黄裳的修炼思想 424

第四节陈撄宁、易心莹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思想 435

一、陈撄宁与《扬善半月刊》 435

二、陈撄宁的仙学思想及仙道救国论 448

三、易心莹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宇宙观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宗派观 467

第五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徒建立组织及参与民主革命和抗日斗争 476

一、民国时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会 477

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徒参与民主革命和支持抗日救亡的斗争 485

第六节 新著道书、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丛书的编写与印行 492

一、晚清民国时期的新著道书 493

二、《重刊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丛书的增补和编纂 500

三、明版《道藏》涵芬楼影印本的印行 511

第七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善书的盛行及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开展 513

一、清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劝善书、功过格的盛行 514

二、民国学术界研究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主要成果 554

附录 明中后期至清代和民国时期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597

人名(神仙名)索引 615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638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通史》(五卷本)

第五卷

(当代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与海外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

第十三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重整与改革开放的崛起 1

第一节 古老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转变 2

一、旧貌换新颜 3

二、中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协会成立 6

三、热火朝天年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社会活动与文化建设 9

第二节 “文革”期间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步履 15

一、“文化大革命”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猛烈冲击 15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迈出新步伐 16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新气象 31

一、适应社会变迁的思路路向与举措 31

二、组织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35

三、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形成 37

四、理论研究与学术探讨 40

五、恢复传统的“传戒”与“授箓”仪典 43

六、宫观自养与社会慈善工作 47

七、对外交流与影响力的提升 49

第四节 当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界已故知名道长的弘道业迹 52

一、岳崇岱:首任会长的担当 53

二、黎遇航:道门法统的守护者 57

三、傅元天:在拨乱反正中重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63

四、闵智亭:让世界了解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70

五、陈莲笙:以道立教,以教弘道 78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勃兴 97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 99

一、成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机构 99

二、设立各类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课题 103

三、举办各类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会议 110

四、出版各类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专著 117

第二节 当代已故知名学者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的开拓 136

一、蒙文通: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当代拓荒者 136

二、王沐:跨越教界与学界的精专人才 155

三、王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文献考据的卓越贡献者 163

四、陈国符:擅长道藏源流稽考的化学名家 173

五、任继愈:拓展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当代领军人 198

六、潘雨廷:默默耕耘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奇才 214

七、王家祐:从考古角度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22

八、孟乃昌:丹道与古代科技研究的佼佼者 237

九、汤一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经史传承的重要建树者 252

第十五章 港、澳地区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传播与研究 257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港澳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258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传入香港与流布 258

二、香港的先天道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61

三、香港吕祖道堂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264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传入澳门及其发展 264

第二节 港澳地区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活动场所与组织 267

一、香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活动场所与组织 267

二、澳门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主要活动场所与组织 281

第三节 香港和澳门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285

一、许地山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286

二、饶宗颐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290

三、港澳地区其他学者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294

四、香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院和全真道研究中心 300

五、香港蓬瀛仙馆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的推动 302

六、圆玄学院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学术研究的大力支持 303

第十六章 台湾地区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流布与研究 305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306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传入台湾与流布 307

二、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主要神系信仰 316

第二节 台湾地区主要道观 324

一、以三清、玉皇和哪吒为主神的宫庙 326

二、以城隍、土地、王爷为主神的宫庙 330

三、以吕祖、保生大帝、妈祖为主神的宫庙 333

第三节 台湾地区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337

一、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概况 337

二、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先驱 341

三、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桥梁 348

四、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主要开拓者 365

五、台湾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实力派人物 373

第十七章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393

第一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影响 395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传入朝鲜半岛 395

二、唐以后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399

第二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405

一、道观在日本的存在 405

二、从日本的本土宗教和社会生活看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影响 407

第三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东南亚地区 417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新加坡 418

二、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马来西亚 439

三、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越南 450

四、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其他东南亚国家 454

第四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在欧美国家 460

一、欧美国家的道观 460

二、在欧美国家弘道 462

第十八章 海外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69

第一节 法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72

一、传教士让欧洲知道中国有一个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473

二、第一个汉学讲座和马伯乐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75

三、施舟人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贡献 481

四、贺碧来、石秀娜以及劳格文等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86

第二节 日本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2

一、开创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2

二、为政治军事服务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3

三、战后恢复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5

四、高潮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499

五、日本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出现的变化 503

第三节 英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17

一、传教士理雅各布确定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英文译名 517

二、李约瑟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20

三、龙彼得和巴瑞特等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23

第四节 美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25

一、美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 526

二、科恩和韩书瑞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37

第五节 加拿大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46

一、中国宗教研究会成立与朱利安入道 546

二、中西文化相互借镜下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50

第六节 澳大利亚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56

一、柳存仁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57

二、拉塞尔和芭芭拉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88

第七节 德意等国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91

一、传教士和外交官对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的研究 591

二、马克斯•韦伯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94

三、二次大战前后的德国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96

四、意大利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598

第八节 俄罗斯的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 607

一、俄罗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四个阶段 608

二、俄罗斯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613

第九节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国际会议 622

一、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国际会议的肇始 622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研究的国际会议 624

附录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1949-2012)631

港澳台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650

海外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大事记 662

人名(神仙名)索引 676

其他名词术语索引 691

参考文献 697

后记 726

(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坚持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化方向
江南体育场馆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化

最新

最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