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佚名
2020-08-06
出版信息
书名:《〈老子〉异文与黄老要论》
作者:陈丽桂
出版社:五南图书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页数:416
ISBN:9789865221034
内容简介
本书一方面经由对中国近年出土战国与汉代简帛本《老子》,和重要传世《老子》文本之对比中,观测《老子》版本的流传与异文状况,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向度之思想诠释,以理解老子哲学生命开阔深远之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藉由对黄老道家思想理论深入的解析中,了解《老子》哲学在后世是如何地广纳百川,吸取各家思想精髓,转化开拓出闳阔的外王气象与格局。
作者简介
陈丽桂,台北市人,一九四九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主任、实习辅导处长、文学院院长等职,现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
多年来从事于黄老之学、汉代学术思想,与近四十年出土简帛文献之研究,著有《王充自然思想研究》《淮南鸿烈思想研究》《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秦汉时期的黄老思想》《中国历代思想家──王充》《中国历代思想家──叶适》《新编诸子──淮南子》《汉代道家思想》《近四十年出土简帛文献思想研究》《老子异文与黄老要论》《汉代思想与思想家》等书,并发表相关于上述三领域之研究论文数十篇。
主编《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1912~1996》《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1997~2001》《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2002~2009》等书。
目录
第一篇 《老子》异文与诠解
壹、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的异文价值──以范氏注文所及《韩非子》、王弼本、河上公本、指归本、傅奕本为讨论核心
一、范应元与《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二、今本《韩非子‧解老》〈喻老〉非全文
三、可校补今本《指归》所残佚的部分「道经」经文
四、古、今河上公本差异不大,与范氏古本差异却甚大
五、古王弼本多合范氏古本,今传王弼本多合河上公本
六、傅奕本保留南宋以前古本最多
贰、从北大本与范氏古本规律用字看各《老子》抄本的异文情况
一、北大本、范本规律性用字与各出土、传世本之比对分析
二、从规律性用字之使用状况看各抄本之异同与演变
三、各本规律性用字的异同所显示的可能讯息
参、《老子》异文与传世本定型期商榷──从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老子指归》注文与《淮南子·道应》引证考察
一、「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无以为」
二、《淮南子‧道应》的《老子》异文商榷
肆、《老子》应用哲学的两大纲领──虚无与对反
一、吊诡的否定表述
二、虚无与定静
三、对反与逆作
四、柔后与无为
五、虚无、对反以自然真朴为基础
伍、《老子》诠释向度与空间的歧出──以〈解老〉〈喻老〉与〈道应〉为探讨核心
一、〈解老〉〈喻老〉与〈道应〉解《老》模式之异同
二、〈解老〉〈喻老〉与〈道应〉之《老子》诠释
三、〈解老〉〈喻老〉与〈道应〉解《老》向度与空间的异同
陆、「道」的异称及其义涵衍化──「一」与「亘」
一、《老子》的「道」与「一」「气」「术」「恒」
二、「一」对「道」的因承与衍化
三、常、亘与道
柒、由《老子》的「常」「复」到〈亘先〉的「恒」「复」
一、《老子》的「常」「明」「复」──由回归本源到对反相生
二、〈亘先〉的「复」与「恒」
三、由《老子》的「常」「复」到〈亘先〉的「恒」「复」
第二篇 黄老要论
壹、黄老思想要义
一、田齐政治环境与稷下黄老思潮
二、黄老之学的性质与议题
三、「道」的「术」化:由天道到政道
四、「道」的「气」化:气化宇宙与精气养生
五、余论:黄帝标帜的转化与提升
贰、 齐文化与黄老思想的核心精神──因循、时变、宜适
一、因循
二、时变
三、宜、适
参、黄帝事迹与黄老法论──以〈五帝本纪〉与马王堆黄老帛书为讨论核心
一、古黄帝传说与历史形象
二、〈五帝本纪〉中的黄帝形象与事迹
三、黄老帛书中的黄帝形象与事迹
四、以刑名为核心的黄老法论
肆、《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理论
一、黄老思想的核心议题
二、《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论述
伍、黄老与阴阳
一、〈论六家要旨〉与《汉书‧艺文志》的「道家」与「阴阳家」
二、阴阳家的源起
三、黄老阴阳术
四、〈汉志〉「道家」不「兼」阴阳说
陆、从循环、代胜到主从、尊卑──战国、秦、汉阴阳五行说的源起与演变
一、阴阳五行的来历与分流
二、阴阳、五行的合流与天人配属
三、阴阳五行的转变──五行生胜、重德轻刑、阳尊阴卑
征引书目
征引文目
(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川大老子研究院公众号 佚名
2020-08-06
出版信息
书名:《〈老子〉异文与黄老要论》
作者:陈丽桂
出版社:五南图书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页数:416
ISBN:9789865221034
内容简介
本书一方面经由对中国近年出土战国与汉代简帛本《老子》,和重要传世《老子》文本之对比中,观测《老子》版本的流传与异文状况,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向度之思想诠释,以理解老子哲学生命开阔深远之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藉由对黄老道家思想理论深入的解析中,了解《老子》哲学在后世是如何地广纳百川,吸取各家思想精髓,转化开拓出闳阔的外王气象与格局。
作者简介
陈丽桂,台北市人,一九四九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博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主任、实习辅导处长、文学院院长等职,现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
多年来从事于黄老之学、汉代学术思想,与近四十年出土简帛文献之研究,著有《王充自然思想研究》《淮南鸿烈思想研究》《战国时期的黄老思想》《秦汉时期的黄老思想》《中国历代思想家──王充》《中国历代思想家──叶适》《新编诸子──淮南子》《汉代道家思想》《近四十年出土简帛文献思想研究》《老子异文与黄老要论》《汉代思想与思想家》等书,并发表相关于上述三领域之研究论文数十篇。
主编《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1912~1996》《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1997~2001》《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2002~2009》等书。
目录
第一篇 《老子》异文与诠解
壹、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的异文价值──以范氏注文所及《韩非子》、王弼本、河上公本、指归本、傅奕本为讨论核心
一、范应元与《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二、今本《韩非子‧解老》〈喻老〉非全文
三、可校补今本《指归》所残佚的部分「道经」经文
四、古、今河上公本差异不大,与范氏古本差异却甚大
五、古王弼本多合范氏古本,今传王弼本多合河上公本
六、傅奕本保留南宋以前古本最多
贰、从北大本与范氏古本规律用字看各《老子》抄本的异文情况
一、北大本、范本规律性用字与各出土、传世本之比对分析
二、从规律性用字之使用状况看各抄本之异同与演变
三、各本规律性用字的异同所显示的可能讯息
参、《老子》异文与传世本定型期商榷──从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老子指归》注文与《淮南子·道应》引证考察
一、「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无以为」
二、《淮南子‧道应》的《老子》异文商榷
肆、《老子》应用哲学的两大纲领──虚无与对反
一、吊诡的否定表述
二、虚无与定静
三、对反与逆作
四、柔后与无为
五、虚无、对反以自然真朴为基础
伍、《老子》诠释向度与空间的歧出──以〈解老〉〈喻老〉与〈道应〉为探讨核心
一、〈解老〉〈喻老〉与〈道应〉解《老》模式之异同
二、〈解老〉〈喻老〉与〈道应〉之《老子》诠释
三、〈解老〉〈喻老〉与〈道应〉解《老》向度与空间的异同
陆、「道」的异称及其义涵衍化──「一」与「亘」
一、《老子》的「道」与「一」「气」「术」「恒」
二、「一」对「道」的因承与衍化
三、常、亘与道
柒、由《老子》的「常」「复」到〈亘先〉的「恒」「复」
一、《老子》的「常」「明」「复」──由回归本源到对反相生
二、〈亘先〉的「复」与「恒」
三、由《老子》的「常」「复」到〈亘先〉的「恒」「复」
第二篇 黄老要论
壹、黄老思想要义
一、田齐政治环境与稷下黄老思潮
二、黄老之学的性质与议题
三、「道」的「术」化:由天道到政道
四、「道」的「气」化:气化宇宙与精气养生
五、余论:黄帝标帜的转化与提升
贰、 齐文化与黄老思想的核心精神──因循、时变、宜适
一、因循
二、时变
三、宜、适
参、黄帝事迹与黄老法论──以〈五帝本纪〉与马王堆黄老帛书为讨论核心
一、古黄帝传说与历史形象
二、〈五帝本纪〉中的黄帝形象与事迹
三、黄老帛书中的黄帝形象与事迹
四、以刑名为核心的黄老法论
肆、《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理论
一、黄老思想的核心议题
二、《庄子》外、杂篇中的黄老论述
伍、黄老与阴阳
一、〈论六家要旨〉与《汉书‧艺文志》的「道家」与「阴阳家」
二、阴阳家的源起
三、黄老阴阳术
四、〈汉志〉「道家」不「兼」阴阳说
陆、从循环、代胜到主从、尊卑──战国、秦、汉阴阳五行说的源起与演变
一、阴阳五行的来历与分流
二、阴阳、五行的合流与天人配属
三、阴阳五行的转变──五行生胜、重德轻刑、阳尊阴卑
征引书目
征引文目
(转自川大老子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最新
最热